
留学申请中有一个学生绕不开的程序,那就是撰写PS。PS是Personal Statement的缩写,中文叫做个人陈述。不同的高校对于PS的称呼有所不同,有些称为Statement of Relevance(相关度陈述),有些称为Motivation(动机信),其实都是一回事。
对于大部分申请人来说,如果有哪个申请环节可以让学生感到生无可恋,甚至生不如死,那一定就是PS(需要写research proposal或writing sample的除外)。其实想想也不难理解,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,除了参加英语考试时写过的几篇作文外,这辈子恐怕也没用英语写过什么像样的文章。突然让大家写一篇几百字(偶尔情况要上千字)的文章,而且这篇文章很可能直接决定你的申请结果,不乱了手脚反而不正常了。
然而,一篇优秀的PS,就真的这么难产么?其实不然。从逻辑上推,学生的PS写不出来并不在于英文的能力问题。大家试想一下,很多西方高校对雅思的写作要求是6分。这个水平足以让学校相信你达到了入学后写英文论文的能力,如果论文都能写,你怎么可能因为英语能力有限而写不出PS?
根据Course West指导的学生经验来看,PS之所以难产,并不是学生英文能力的问题(当然,这并不是说英文写作水平在PS中就不重要了),而是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,从而导致自己不知道该些什么。我们随意挑选了PS中普遍涉及的几个话题。
1)回答你为什么要选择我们学校
2)回答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
3)回答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
4)回答所选专业如何满足你的未来职业规划
5)回答描述和所选专业相关的经历
6)回答你能为学校或院系贡献什么
……
这几个话题大致归类,可以归为两类:对过去的审视与思考,对未来的憧憬与规划。当你把这两类问题阐述清楚,你的学习动机就会非常明确。大家可以思考一下,如果我现在用中文让你随便挑一个话题写个一千字(大致相当于英语500词)的文章,你觉得自己脑子里有多少内容可以写?如果中文你也写不出什么,那么问题就很明显了,你的PS难产根本不是英文能力的问题。
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PS,申请人必须有非常明确的学习动机。如果你的动机是明确的,那么你在PS中就会自然而然的提到你的动机是什么(学习目标与职业规划),你的动机从何而来(相关经历),你的动机如何实现(为什么选择某校、某专业)……当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有了很实在的内容之后,只要篇章逻辑清晰,结构合理,语言地道,一篇优秀PS也就水到渠成了。
但是,如果留学动机是不清楚的,那么PS的创作过程就一定是寸步难行的。对于这种情况,又何止是一篇PS难产这么简单?你的简历编排、推荐人的确定、学校选择、专业选择等等一切问题都必定是一片混乱。(也许有人会选择找他人代写,但是大家要明白,如果你都不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是什么,你又如何指望他人能够把这个问题写明白?有关代写的危害,C君日后再论)
对于招生官来说,PS能否打动他们,就看学生的学习动机够不够强烈。而你的学习动机若要强烈到足以说服招生官,那么这个动机就必须先能够说服你自己。反过来,如果你的动机牵强到连自己都觉得说服不了,那么你也别指望能说服招生官。按照Course West的一位外籍专家的说法,“如果学生在PS中对自己的学习动机思考的非常透彻,那么当他/她提交申请后,就应该已经对自己的录取十拿九稳了(在不考虑GPA和标准化考试的情况下)。只要学生还没这个自信,说明PS就不够完美。”
因此,各位同学在开始申请和撰写PS之前,务必要把自己的学习动机彻彻底底的想明白,否则你的PS必定难产,就算最终成功出产了,语言也让外教润色过了,它也绝对不会是一篇优秀的PS。
不过,现实的情况是,中国有大量准备申请留学的学生,他们也确实坐在电脑前拼命头脑风暴,思考自己的学习动机,试图找出一个在逻辑上能够说得通、情感上够强烈的学习动机出来,但是绞尽脑汁后却毫无成果。对于这样的同学,C君想告诉你,你的动机不是苦思冥想凭空出现的,而是从你的生活与学习经验中自然而然产生的。因此,各位平常学习和生活中,一定要做个有心人,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自己的学习、工作有所反思,而且这些反思一定要落实到笔头上(中英文皆可)。比如,当你完成了某一项学生会活动的策划和执行,那么和团队们庆功之后,勿忘趁热打铁把这段经历写成一份工作总结;或者,当你对某一本书颇有感慨,甚至对你的人生目标都产生了影响,同样用文字将它记录下来。平日里积累下来的这些一点一滴,最终都会为你所用。
如果各位过去没有轰轰烈烈的工作或阅读经历,那么不妨从今天做起,做做如下尝试:
首先,参与实践。找一个你感兴趣的行业,实习也好,兼职也罢,到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折腾一段时间。你在工作中的发现、感悟、同事的诸多见解,都有可能转变你的人生轨迹,并成为你未来的学习动机。比如,某人对国际新闻感兴趣,在这个行业里工作了一段时间,但是由于自己缺乏国际政治的背景知识,因此他在做新闻报道时常常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。如此一来,他就会产生明确的学习动机:修读一个国际政治类专业,将来可以更好的从事国际时政类新闻报道。
参与实践好处也可以从大学的招生政策上来佐证。大家也许会注意到,很多高校在招生(尤其是研究生)时,会鼓励有实习或者工作经验的学生申请他们的专业。其实,不是学校多么看重这段实习的经历,而是这段实习的经历可以让学生产生很多思考,让他们的学习动机更加明确。换句话说,不是因为他们的实习经历更加吸引学校,而是他们因工作经验而深化的学习动机更加吸引学校。这也从另一方面告诉大家,不要刻意为了丰富简历而去弄个假实习或者水实习,因为这种不扎实的工作经验并不会帮助你深化学习动机,自然也就无法为你的PS增光添彩。顺便多提一句,实习不在于企业大小,不在于工作贵贱,而在于你在这份工作中的思考,如果你是个善于思考的人,哪怕只是每天重复的打电话推销广告,也能推销出一些学问来。比如:有的人可能一天播30个电话也卖不出一份产品,有人一天就打10个电话,却可以敲定10个客户。这里面实际上就包含着一些值得思考的东西。
其次,大量阅读。如果你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(尤指跨专业)没有找到实习机会,那么你还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,为自己建立一些知识储备。大家常常会发现,当你有了一些知识储备,那么你对这个专业的学科发展、未来职业前景都会有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。正所谓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”。与其苦思冥想有说服力的学习动机,不如去在阅读中去寻找答案。很多时候,读着读着,你自己就有答案了。
最后,浏览校园网站。我们的学习动机和最终的职业规划必然是联系在一起的。因此,你的PS(或者动机信)最终可以往职业规划上靠。不过,大部分同学很可能对自己毕业后的去向都还没有清晰的概念。这个时候各位一定要借助校园网站。通过浏览本专业的介绍,你可以了解该校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,你甚至还可以和学生联系,了解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。这些都可以给的学习动机(撰写PS)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材料。
中国学生在撰写PS时,往往过多的关注英文语言表达,总希望让自己的英文更地道。这个想法自然是没错的,一篇Chinglish连篇的文书必然无法引起招生官的兴致。但是,光有好的英文表达是不够的,和英文表达同等重要的,是PS的实质内容,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动机。因此,在为自己撰写PS之前,务必要先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。按照Course West外籍专家的话说,“你的学习动机有多强烈,你的PS就多有说服力”!
本文为高端外教留学指导机构“Course West”创办的“留学看这儿”公众号原创文章。未经许可,禁止任何转载、摘编、复制以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,如需转载,请通过本公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。